close

 

    新的一年,不妨給自己買個新手套,犒賞自己過去一年來的努力工作。當然,有個新手套,是讓自己保持運動的好方法。

    以大叔打養生野球的生活哲學而言,開心打球最重要,大家邊玩邊學習也邊進步,有這樣小小的成就感就滿足了。因此,我願意花多一些錢,買好一點的東西,道理很簡單:便宜沒好貨。能讓產品cost down的,決不是老闆的利潤,而是它的成本成本關係著品質。

雖然說,拿高檔次的手套不會讓自己球技跟著提升N個檔次,可你要是拿一咖軟趴趴、不合手、兩三下就塌掉的手套,你心情會爽嗎?

要越玩越開心,我願意在自己能力可及的範圍內買一咖好一點的手套。

    好啦,開場白結束。去年(2018)底,JETPOWER宣佈與日本廠商合作,推出全日製的手套,包括皮革鞣製、染製,以及手套的開模、製作、定型等等,都是日方那邊一條龍作業完成。

你可能覺得沒什麼啊!NIKEADIDASUA也(曾)有採用這樣的模式啊!

對!但,NIKEADIDASUA

但,他是JETPOWER。台灣品牌。不是上面這幾家國際大廠。

    當然,這篇不會是業配文。因為,以JETPOWER這樣的小廠,會花社會新鮮人幾乎一個月薪水的錢弄個反手手套(還繡字)給文章讀者很少的我做宣傳嗎?大叔跟JETPOWER也沒關係,有關係的話我會花錢訂個反手來開箱介紹?拿正手就好了,介紹完還可以放回網路或店家正常販售。

    反手的就是跟正手的不一樣,才叫反手。這就是我今天介紹的重點了。

 

IMG_20190207_091146.jpg  

*熱騰騰,昨天26)剛拿到*

 

    首先,前面已經有講,這次它的皮革也是來自日方製作,據說是宮崎牛。但,老實講,皮革不是我的重點,我喜歡看不一樣的東西。

    這次JETPOWER一壘手,搭配SE機能。

IMG_20190207_091202.jpg

*搭載SE機能的一壘手手套*

 

    先打住一下。SE機能,並不是久保田Kubota Slugger專利喔。不能說JETPOWER在抄襲久保田。SE機能的設計,最早在Wilson美製時期就已經有了。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球友,可以自己Google一下。

    搭配SE機能的設計,應該是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左打球員,當球愈常往一壘方向來的時候,守備上就要面對更多狀況,不再只有處理打不好的滾地球或者三壘回傳的彈跳球。會有愈多的左打平飛球出現。

  再者,它手套的型也趨向服貼手掌的要求。在照片中可以看出,接近掌部的地方開始縮減,就是這個用意。

01.jpg

*JETPOWER日製版的一壘手*

 

02.jpg

*對照我另一咖大M的一壘手

 

03.jpg

*當然,也對照JETPOWER原先的一壘手*

 

    當然,服貼只是其一。JETPOWER有個名言:「手套不是接球的工具,而是手的延伸」。以這咖一壘手為例,它做了不少變革:

    一、將手套重量減輕。這咖一壘手只有535g的重量而已!

10.jpg

*JETPOWER日製版一壘手,居然只有535g重而已*

 

11.jpg

*我的大M,754g。不過,另一個很可能的問題是在於,它已經吸收不少水氣,還有累積保革油的關係*

 

12.jpg

*陳大豐實戰手套。這咖我都放防潮箱的,所以重量還不會「超過」原來的太多,但也要706g

 

 

13.jpg

*我原有JETPOWER,722g。一樣不能免除水氣及保革油的問題*

 

14.jpg

 

*額外加一個,MIZUNO成瀨善久樣式的投手手套。一樣都放防潮箱的,586g重量*

 

二、將手套尺寸縮小,這咖手套只有約12吋的長度。

08.jpg

*這幾乎是投手手套的尺寸了*

 

09.jpg

*大M的,也是一般一壘手手套的尺寸*

 

三、手套接球面加寬,但不會過深,讓接球與取球兩者都有較好的平衡。

IMG_20190207_092454.jpg

*對照一下投手手套。這咖一壘的球窩深度不會太深,搭配小型手套設計,讓接球後的取球動作能更流暢順利*

 

四、掌部穿蕊方式要求更具活動機能,避免過於死硬。

15.jpg

*這邊的蕊,每個穿孔的距離縮短一些,為了讓手掌運動能更靈活*

 

16.jpg

*對照一下,JETPOWER原來的穿法*

 

17.jpg

*大M的穿法*

 

將手套的重量減輕,也將手套縮小,更改變開闔及接球方式,最主要是讓球員持戴手套時不會覺得越戴越重也越累,讓球員手臂輕鬆一點,就能更增加他們手臂動作的靈活性。加上服貼的設計,可以做到「手的延伸」的目的。

同時,為了上述的要求,手套開闔的接觸點也不一樣了。有點接近本文照片中陳大豐那咖手套的設計。這樣的設計要求,大叔在大阪美津濃旗艦店把玩球員Model手套時,與內川聖一Model的十分相似。

06.jpg

*記得這條紅線標示的位置,再對比下面三張照片*

 

04.jpg

05.jpg

07.jpg

*有注意到了吧?*

 

這樣的設計,搭配12吋大小的手套,讓一壘手在做雙殺時,取球動作可以更快一點。「更快一點」,無論是內野或外野守備,都已經是共同的要求趨勢了。

大叔拿前後期JETPOWER一壘手手套相互比較,不可否認的是,JETPOWER雖是小廠,但確實一直有在進步與改變,而且它所做都是在因應新的棒球生態與趨勢,比如大叔前面說的,愈來愈多左打者,一壘手在守備上是不是應該有所因應?

當然,手套從沒有100分的。顧此也可能失彼。例如,為了輕、為了快,更為了面對左打者平飛球等等要求,一壘手手套或許會沒有之前那款好撈滾地球,但是也可能將手套減重後,球員手臂伸展的幅度及延伸性、靈活性會更好?此消彼長之間也能解決這個問題?

最後,附上幾張手套細節照片,大家一起來檢視它的做工(哈)。

 

IMG_20190207_091225.jpg

IMG_20190207_091334.jpg

IMG_20190207_092704.jpg

IMG_20190207_092743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野球大叔 的頭像
    野球大叔

    野球大叔

    野球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